关于《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修缮和功能提升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解读 政策咨询
发布时间:2024-12-31 17:15
打印
一、编制背景和目的
2021年2月,市未保中心成立后,市民政局将原市救助管理站的固定资产“市少年儿童救助保护大楼”划拨到市未保中心。由于“深圳市少年儿童救助保护大楼”已出现设施老化现象,结构也存在安全隐患,且其设计布局与功能已无法满足现代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需求,尤其是“监管”痕迹的外观与当前“未成年人优先”的儿童保护理念及深圳的城市定位存在明显的冲突。为顺利推进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修缮和功能提升工程项目,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市民政局组织编制了《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修缮和功能提升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以下简称《项目设计方案》)。
二、编制依据
1.《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通用大纲》(2023年版);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4.《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年)》;
5.《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1年修订);
7.《深圳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8.《深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9.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相关规范和标准。
三、《项目设计方案》主要内容
《项目设计方案》包含项目概况、设计说明、设计图三部分内容。
1.项目概况:阐述了项目背景、项目现状、建设目标,介绍了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建设依据。
2.设计说明:分别从建筑平面设计、建筑造型设计、室内及景观设计三方面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建筑平面设计主要涉及功能用房和室外活动场地两项内容,功能用房方面,基于项目的定位与功能需求,以及对现有状况的深入分析和功能用房的调整需求,按照未成年人服务功能用房、权益保障功能用房、培育培训功能用房、业务管理用房和配套用房及附属用房等5个功能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室外活动场地则包含内外院场地翻新改造以及景观绿化;建筑造型设计主要涉及外立面修缮工程和屋面改造工程;室内及景观设计主要根据房间的功能需求,配置对应的内部装修做法。在有限的区域内,规划多层次的空间形态,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及休憩空间,营造舒适的场所,同时明确室内装修原则及装修范围及做法。
3.设计图:对应建筑平面设计、建筑造型设计、室内及景观设计三方面设计内容形成相关设计图和概念图。
四、适用对象
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修缮和功能提升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