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游戏机

不使桑榆忧向晚 长令银发享乐园 深圳市龙华区探索创新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活力

发布时间:2019-12-20 15:02

信息来源:老虎游戏机
【字体大小:

  中国改革报    2019年12月19日

  国家卫健委相关领导详细了解龙华区智慧养老服务情况

  走养老新路,绘就夕阳红。

  近年来,深圳市龙华区聚焦老年人服务需求,不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打造形成以智慧为手段、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该区“一网两体系”智慧养老模式,得到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批示:龙华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值得各区学习借鉴。2019年10月23日,国家卫健委相关领导到该区现场核查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创建情况并给予充分肯定。龙华区及民治街道、福城街道分别入围第三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和“示范街道”,成为深圳市第一个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的行政区。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蕴含着老年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衡量着一个地方发展和文明的高度。如今,这一梦想已在龙华区照进现实……

  顶层设计,以用户至上思维构建政策体系

  老年人是养老服务的“终端用户”,政策的完善程度与老年人的实际体验息息相关。龙华区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按照“打基础、管长远”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不断筑牢政策基调,构建完善养老服务制度体系,推动全区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把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实际体验和评价,作为制定政策文件的重要依据。龙华区民政局作为政府负责养老服务的主责部门,充分借鉴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养老服务先进经验,拟出台龙华区养老服务“1+6”系列政策文件,“1”即纲领性文件《龙华区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6”即配套文件,包括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社区居家养老联动服务、养老志愿服务发展等3个“实施意见”,以及长者助餐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补贴奖励等3个“管理办法”。力争到2022年,实现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和老年大学街道全覆盖,基本构建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养老服务网络,普惠性养老床位数不低于户籍老年人口数0.5%。补齐政策短板,对智慧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联动服务、养老志愿服务等作出方向性指导,对长者助餐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补贴奖励等工作标准和保障措施进行规范,充分照顾到老年人需求及服务供给的方方面面,努力提升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实际体验。

  科技创新,以平台思维打造智慧生态系统

  借力科技创新发展,突围智慧健康养老。龙华区坚持“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配置、服务创新”原则,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全区养老服务资源,将政府、养老服务机构、个人及其家庭通过网络平台连接起来,建立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智慧养老服务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

  上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龙华区在全市率先开发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系统集成了老人健康信息管理、服务资源链接、就近养老服务等40多项功能,建立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数据库,整合其家庭信息、健康状况等50余项指标档案,对接各业务系统中在线服务接口,提供快速查询、数据统计、紧急救助等服务,促进资源对接与共享,补齐老人信息管理、老年健康安全管理、长者助餐服务、养老场所管理、福利补贴管理等服务短板。

  布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中枢,统筹整合6个街道长者服务中心、79个长者服务站点,织密“1+6+79”智慧养老服务网。为辖区老年人配备“智能拐杖”、智能手表、健康监测仪等智能设备4200个,实时掌握老年人健康、安全、出行等信息。当老年人呼叫服务时,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云端快速甄别、量化、分拨至线下养老服务机构,由街道长者服务中心、社区长者服务站就近输送服务资源,实现“一键即达、一呼百应”。在养老服务管理网络中,通过明确信息化职责,动态了解老年人享受服务情况,统一登录、业务对接、数据整合,实现了供需无缝集成。

  优化供给,以共享思维畅通资源联动网络

  面对辖区原有的社区养老服务环境、配套设施跟不上,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薄弱、资源利用率低下,医疗资源对社区、家庭服务延伸不够,医养结合、资源共享渠道不畅等情况,龙华区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创新“三个联动”机制,突破传统养老服务方式条块分割模式,组合布局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优化供给方式,运用“共享思维”,畅通养老服务联动网络,形成服务新格局。

  “三个联动”,服务完善。服务联动,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与街道、社区长者服务场所的线上线下联动,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康复理疗、家政就餐等精准便捷服务。链接社会餐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推动实现街道长者饭堂和社区助餐服务点全覆盖。2019年,累计为辖区老年人配送午餐3.5万份。场地联动,在全区新建住宅项目配建社区老年人服务场所52处,升级改造社区星光老年之家13家,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站等共享场地资源,形成老年人活动网点,让老人不出社区就有活动、交际、服务空间,打造老年人“15分钟生活圈”。医养联动,借力部门联合发展,将辖区医院、社康中心医疗资源引入街道长者服务中心,植入“健康小屋”,对老年人健康监测评估进行管理。探索建设医养结合型社康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全科诊疗、健康管理、保健咨询、康复治疗、院前急救转诊、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2019年,全区开展老年人免费体检1.55万人,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1.72万人。

  强化技能,以社会化思维提升服务质量

  龙华区运用“社会化思维”,深入挖掘社区居民志愿互助资源,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服务技能培训,并通过制定政策吸引更多人愿意从事养老服务,着力解决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相对匮乏、专业化程度不高、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职业认同感差等问题,加快推动全区养老服务业发展。

  建立养老志愿服务互助模式。鼓励引导低保户、老兵等困难群体参与助老服务,发动社区“活跃型”老人为高龄、失能及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陪伴、日常照料、心理慰藉等基础服务,服务时长可在社区慈善超市兑换实物,形成“银龄互助”“颐年志愿助老烛光行动”“爱暖空巢”等为老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目前,全区已累计开展志愿互助活动530余场次。组建专业型为老服务力量。全力支持街道长者服务中心、社区长者服务站的运营机构,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增加专职养老社工、康复师、护理员等岗位,配齐人员并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已先后组织培训13期,培训护理人员1200余人次。探索养老护理人员激励机制,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荣誉奖励和行业奖励等方面作出规定,提升养老存量人才质量,让养老服务职业更有含金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养老服务行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工作制度。

  情注“夕阳”霞满天。养老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做得更好、更完善。龙华区养老服务工作将紧紧抓住“双区驱动”历史机遇,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继续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先行示范,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龙华经验”。加快政策落实,在养老服务人才、场地、服务内容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加快设施建设,推动区颐养院建设项目和龙华敬老院改造项目,升级社区星光老年之家;优化服务手段,实施“智慧+居家”工程,将龙华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打造成为老年人提供各项综合性服务的智能集成平台;加强队伍管理,建立区级养老服务人才库,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深化医养结合,支持家庭医生出诊为老年人服务,将更多医疗资源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政策暖心,服务细心,养老安心。如今,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就像一粒种子,深深根植龙华区,种下的是温暖和谐,收获的是老年人的幸福安康。

  (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媒体,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