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生微实事为居民谋幸福,四年投入6亿解“民忧”近万件 南山区荣获“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十大创新经验”奖
发布时间:2019-12-26 15:08
打印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9年12月26日
南山区荣获“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十大创新经验”奖。
粤海街道社区长者助餐点老人为微实事点赞。
民生是城市发展最根本价值,焕发城市幸福本色。仲冬时节的深圳、暖风和煦,南山区民生微实事工作再创佳绩。
12月25日,由广东省民政厅等主办的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会在广州举办,南山区民生工作在交流会上荣获“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十大创新经验”奖。据了解,全省共有10个单位(市、区、街道、社区)获评“2018年度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十大创新经验”,25个项目获“2018年度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经验提名项目”。南山区作为唯一县区级获奖单位代表现场做经验分享,辖区民生微实事工作获省民政厅肯定。
南山区民政局局长周庆芝表示,一直以来,南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以民生微实事为切入点、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导向,通过“系统化”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品质化”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特色化”推动社区建设工作,将社区党建、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等工作紧密结合,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
居民“出题” 政府“答卷”
四年投入近6亿解决“身边事”
加强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最终要体现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上。
长期以来,大量民生琐事积累在街道和社区,一些政府看来微不足道的事项,但放到群众身上就是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为此,南山区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民生微实事开辟新模式,坚持“群众提→群众议→群众决→群众建→群众评→群众享”治理模式,专门承接“小而微”“小而急”民生服务,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全职妈妈为家庭社会付出很多,但常常被社会、家庭甚至自己忽视,而产生负面情绪。粤海街道海珠社区党委借助民生微实事打造全职妈妈“丰盛悦读读书会”,妈妈们一起研读心理学书籍,丰盛成长、悦纳生活。“全职妈妈这个群体也颇具力量,应该让这种力量在社区发挥最大效能。”海珠社区党委书记陈慧斌表示,希望将妈妈们的力量也凝聚起来,通过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带动社区活力,促进人人参与社区治理。
着眼于身边人、身边事,在南山类似的民生微实事不计其数。自2016年起,全区共投入5.9亿元用于民生微实事,这些资金和项目由社区党委统筹安排,用精准服务密切党群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力度大”,每个社区投入200万元,且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落得小”,“精准滴灌代替大水漫灌”,所有项目均用于解决社区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放到底”,将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决定权在街道和社区,所有项目必须经居民商议、社区党委审议通过,确保项目体现民意、贴合民需。
居民“点菜” 政府“买单”
融入社区党建创新运行机制
居民提需求,基层党委政府买单。南山区创新将开展民生微实事融入社区党建,探索创新“民生微实事”运行新机制为人民谋幸福,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运用科技手段解决民生实事,形成民生服务大数据,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南山区以“互联网+政务”理念,全面推行南山区民生项目“O2O”模式,设立“南山区民生大超市”,线上搜集群众需求、线下落地服务,做到“百姓点菜、党组织做菜”,将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决定权交给群众。居民在前端提需求后,系统会对项目进行分类、汇总,社区工作人员可在后台进行管理,对项目进行论证调查、方案征集、社区遴选、项目立案等,舍弃传统“跑断腿”审批环节,通过线上提交、审批等流程与街道进行互动,并将审批流程再反馈给居民,提高办事效率。如今,“民生大超市”俨然成为收集民意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民生项目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效契合,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搭建良好“交流机制”。南山区每年举办“智惠民生”微实事大赛,今年已是第三届。大赛采取“1+8+1”评选模式,即1个区级总决赛、8个街道分赛区和1个助老专业赛区,体现“一街道一特色”,自下而上根据群众需求精选项目。这些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帮助独居老人到关爱留守儿童,从扶老助弱到丰富社区活动,从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到守护身心健康,贴近居民需求、解决百姓难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今年,大赛共征集2281个参赛项目、同比增长65%,吸引近千家企业和机构参与。总决赛采用“6+1”的方式进行,即“项目方6分钟路演展示+1分钟项目拉票、专家打分”,现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最终,“好习惯助我健康成长”儿童行为管理课程获得一等奖,花果山社区“邻里守望互助互帮”、小纸箱,大舞台——社区创意故事剧场之垃圾去哪儿、西丽街道客家传统粄食手工传授工作坊3个项目获二等奖,其他6个项目获三等奖,另有10个项目获优胜奖。
创新管理机制,以“制度规范”做保障。南山区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民生微实事“1+7”政策文件体系,加强顶层设计、量质共求、监管并举,进一步把好“政治关”“项目关”“程序关”“法律关”,做实党建引领、需求驱动和阳光规范的南山路径,让社区党委开展工作有推手、服务群众有抓手,切实把群众身边事办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以微见著解“民忧”近万件
暖心服务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难点均在基层,落脚点在社区。
南山区将“民生微实事”“精品特色社区建设”“社区‘领头羊’计划”等紧密结合,以“组合拳”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4年来,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共9013件,居民真正体验到“有温度”“可感受”的暖心服务。
南山街道桂湾社区举办的社区帮扶支援计划项目,为社区的失独家庭、自闭症儿童、重疾、低保、单亲、残疾人、空巢独居等特殊家庭及家属提供定制化帮扶;蛇口渔一社区的增设渔民安全浮排项目,为渔民解决捕捞、运输、到边防哨所报关等活动提供安全保障,确保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渔民的安全保驾护航;西丽街道松坪山社区“松坪小屋”社工帮扶项目,为社区的精神康复者精神康复、建立社会关系、融入社区环境提供了有力推进,促进了社区居民对精神健康知识的了解及对精神康复者的接纳,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使7名精神康复者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融入到社会的大家庭中。粤海街道海珠社区的“社区伙伴”——海珠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计划项目,培育了8名社区领袖,培育、扶持组建了不少于120人的5支社会组织队伍,建立了一套大型社区“1中心N站”的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机制。
昨日,南山区2018年民生微实事获评“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十大创新经验”,相关经验获得国家、省、市推广。接下来,南山区将以民生微实事助力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把小事做精致、把大事做精彩,让社区党委工作有推手、居委会服务有抓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民政力量。
(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媒体,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