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游戏机

兜底民生升级保障,老虎游戏机改革创新结硕果

发布时间:2022-08-12 16:56

信息来源:老虎游戏机
【字体大小:

  时间:2022-08-11 来源:香港商报

  “感谢政府对我的救助,帮我渡过难关,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住在深圳龙岗区的务工人员张先生因罹患重大疾病而陷入困境,“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者重大疾病关爱基金”项目及时为他提供了数万元的重大疾病救助。

  港人张国波因疫情,近年住在深圳黄贝岭,作为第一批享受到深圳智慧养老颐年卡的非本地户籍人士,他赞叹深圳的“科技养老”:“60周岁以上的长者(包含港澳台籍)可持卡享受免费乘坐公交地铁、高龄津贴领取、健康码验证等8项敬老优待,真是好方便、好福利!”

  李女士是福田区居民,她说:“社区里的活动丰富多彩,我比年轻人还忙。又是剪窗花教学、又是太太烹饪班、又是太极养生课堂、还有老年合唱团,等等,都不收钱,打听了一下,原来是政府买单的民生微实事项目。我们退休后精神生活太充实了。”

  民政为民,温暖人心。这些生活在深圳的居民,不论户籍是否本地,都享受着改革创新带来的政策红利。本文特别集结了老虎游戏机十年来敢为人先的创新举措及丰硕成果。

  困难救助:建立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

  近年来,深圳市不断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建立起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

  深圳修订了《深圳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在救助范围上突破户籍限制,从原来的户籍人群适度扩大到部分符合条件的非深户籍人群;在救助待遇上突破补差限制,适度提高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未成年人和部分残疾人等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在按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基础上,可额外领取生活扶助金;在救助单位上突破家庭限制,将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对象从以“家庭”为单位优化为“家庭+个人”;在救助审批上突破层级限制,授权各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将最低生活保障审批权通过委托的方式,从区民政部门下放到街道办事处。

  同时还修订了《深圳市临时救助办法》,将救助类型分为急难型和支出型,推动急难型救助覆盖在深圳遭遇困难的群众,突出救急难,解决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基本生活困难。

  另外出台的《深圳市特困人员供养实施办法》中,将符合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等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发放基本生活供养金和照料护理金,对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

  老虎游戏机 不断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持续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成色更足、质量更高。目前,深圳市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基本民生保障标准和覆盖范围均居全国全省前列。低保标准从2012年的560元(人民币,下同)提升至2022年的1365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金标准提高至2184元,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认定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048元。

1.png

  深圳低保群众领取端午节关爱大礼包

  婚姻登记:全城通办,打造最美婚姻登记处

  把最美的地方留给最幸福的人,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深圳的福田、南山、龙华、光明等婚姻登记机关已进驻公园,其它各区均把推进婚姻登记处进公园列入重点工作计划,打造最美婚姻登记处。

  此外,2019年10月10日起,在全市实现婚姻登记全城通办,市民群众可按就近、就便、择优的原则向任一区(新区)提出申请,2020年10月1日,深圳市扩大了市婚姻登记“全城通办”服务范围,包括涉华侨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婚姻登记、军人婚姻登记和补领婚姻登记证书。2021年6月1日,为满足群众在非户籍地办理婚姻登记的需要,老虎游戏机 按照民政部、广东省民政厅统一部署,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将内地居民婚姻登记由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登记机关办理,扩大到一方当事人经常居住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服务。近一年来,已有18000多对非户籍新人在深圳喜提结婚证。

  养老:联合10部门出台政策清单,涉及养老投资扶持政策51条

  深圳虽然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但也在奋力书写着积极“备老”的历史答卷。记者了解到,深圳先后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12546张,较2010年底增长348.7%。在推动数量提升的同时,深圳一直致力于养老服务机构质量变革。一是2017年起推进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增强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目前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均以不同形式100%实现医养结合。二是2018年4月,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制度,在全国首次明确“先评估再轮候入住”的方式,建立公平透明机制,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对重度失能老年人有需必保。三是推动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建设,2020年-2021年全市建成26家街道长者服务中心、10个“四级服务网络”示范街道,为老年人提供价格普惠、服务优质、方便可及的“家门口”养老服务。

  在社区养老方面,到2022年6月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服务站)从2010年时的4家发展至149家,增长率3725%。目前正在研制深圳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规划建设、移交与使用管理工作文件,稳步落实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面积。2019年,深圳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长者助餐服务的工作方案》,大力发展长者助餐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长者饭堂和助餐点400家,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享受5或15元的长者助餐补助。

2.png

  深圳老年人在长者饭堂用餐

  在居家养老方面,自2008年起,深圳市依托社区,由定点服务机构为全市居家老年人提供家政、助医、康复、送餐、心理慰藉等上门服务。2020年起实施“0580”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可申请最高额度1万元的适老化改造补助,累计2000余户老年人家庭获得资助,补助标准全国最高、补助人群范围全国最大;发放智慧养老颐年卡,实现“一卡多用、全市通用”,截至目前已发放超80万张,覆盖八成在深长者。

  2020年,老虎游戏机 联合10个部门出台《深圳市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措施清单》,涉及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51条,涵盖用地、规划和建设政策,税费优惠政策,医养结合政策,运营资助政策,培训补贴政策,其他政策等六方面,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领域。同时,2011年制定民办养老机构资助制度,共设置了新增床位资助、护理服务资助、医养结合资助、等级评定奖励、机构责任保险资助等5项资助,各项标准均居于全国前列,有效地激发了民办社会力量投入养老的热情。

  科技助老,深圳已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首先建设智慧化养老“管理+服务”系统。统筹推进规范、多级联动的智能化服务、大数据应用、全流程监管。市级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中,高龄津贴无感申办、疫情防控白名单、养老机构视频监控模块等相继上线。二是通过颐年卡,实现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等八项敬老优待、高龄老人津贴无感申办及资格认证,并逐步开发居家养老服务券、长者助餐结算等智能化应用场景。三是打造居家养老智能应用场景。为部分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低收入家庭等特殊老年人免费配备智能呼援设备,紧急情况可以一键链接到专业服务。

3.png

  深圳长者幸福生活

  慈善:由“传统”向“现代”、由“小”向“大”转型发展

  截至2022年7月,深圳社会组织总量10574家,其中慈善组织476家(包含基金会402家、社会团体44家、社会服务机构30家)占广东省慈善组织总数的25.7%,占全国慈善组织总数的4.4%。深圳连续五届位列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前列,被誉为全国最具爱心和最慷慨城市,“慈善之城”“志愿者之城”“中国慈展会”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深圳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发育早、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等有利条件,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动慈善事业由“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小慈善”向“大慈善”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了依法治理、制度完善、规范有序、作用明显的发展格局。

  深圳积极探索创新慈善模式,构建多元慈善生态。坚持科技赋能,运用“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加快构建多元慈善生态格局。首先是探索“互联网+慈善”。发挥互联网受众多、门槛低、速度快、互动强的优势,开辟慈善捐助新渠道和新方式,目前在民政部指定的3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中,腾讯公益和平安公益均来自深圳。其中,腾讯公益平台已发展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腾讯99公益日”活动自2015年创设以来累计吸引逾2.24亿人次参与捐赠,筹集善款近111亿元。

  其次是探索“慈善+金融”。运用金融手段吸纳、运作慈善资产,开展慈善信托、共同基金等,盘活和扩大慈善资源。落地全国首宗慈善信托,截至目前共备案慈善信托23单(占全省38.3%),信托财产规模1.92亿元(占全省25.1%)。发行全国首个以投资科技企业债券为策略的集合资金信托——“深圳慈善共同基金”,五期产品总发行规模7.1亿元,目前年化收益率约6%,为解决慈善资金保值增值难题作出了有益探索。

  再者是推动“慈善+生态”。通过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公益基金、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慈善信托等方式,联动慈善资源投入生态环保领域,进一步释放慈善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价值。

  深圳坚持以法兴善,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捐赠公益事业管理条例》(1997)、《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2003)、《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2005)、《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促进条例》(2012),《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规定》(2020)成为全国首个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2022)明确提出“将慈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建设慈善之城”。

  社会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300个政府购买项目覆盖16个领域

  社工在助力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探索基层治理新路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专业作用。目前,深圳市业务范围含有社工服务的社会组织共293家,行业从业人员为9458人,社工持证率达67%。

  2021年以来,全市街道(镇)、社区两级共746个社会工作服务站(点)统一挂牌并开始运作,除深汕特别合作区社工点外,全市街道、社区两级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实现100%覆盖,在册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实现100%覆盖,向困弱群体提供精细化、专业化服务累计逾1万人次,建立健全具有深圳特色的兜底民生服务体系,助力深圳加快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目前,深圳社工在全市超1300个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服务覆盖16个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并在精神卫生、卫生健康、禁毒等领域服务形成了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如禁毒社工领域探索形成的康复人员朋辈辅导员模式获得民政部充分肯定。

  2013年深圳社工人才纳入了人才安居政策惠及范围。2013年,深圳设立全国首个社工关爱互助基金,链接社会资源,倡导行业自助互助,为遭遇重大疾病和生活困难的社工提供帮助,迄今共向18批360名社工拨付资助金2930193.57元。2019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社工职业责任险,有效增强社工与社工服务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维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民生微实事:百姓点菜、政府买单,由民作主,多元参与

  民生无小事,实事为人民。记者从老虎游戏机 区划处了解到,2014年,深圳市福田区、龙岗区先行探索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2015年9月17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全面推广实施民生微实事指导意见的通知》(深府办函﹝2015﹞140号),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民生微实事”。“民生微实事”项目分为工程类、服务类、货物类三大类,主要包括便民利民、群众活动、公益风尚、公共设施以及符合“民生微实事”专项经费开支原则的其他项目。2019年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民生微实事”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高度对“民生微实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推动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据介绍,“民生微实事”项目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实施内容上,聚焦于社区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贴近民生、贴近生活,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惠民小项目。二是实施程序上,注重发挥社区组织和居民的主体性作用,社区群众既“点菜”又监督,所有项目由“两代表一委员”和社区党员、居民提议,社区按照议事制度进行决议,项目决议结果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和评价公开。三是资金保障上,由市、区两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每年为每个社区提供最高200万元“民生微实事”经费。自2015年实施至今,民生微实事项目以“群众点菜、政府服务”的创新模式,共实施项目近8万件,投入财政资金70余亿元,快速解决社区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四是政策保障上,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作为“民生微实事”工作的统筹指导部门,为规范“民生微实事”的实施和管理,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多个制度文件,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也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性文件。

  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不仅提升了社区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还以此为切入口,把基层党建、政府职能转变和基层自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社区服务由“政府配菜”向“百姓点菜”转变,社区事务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社区治理由“单一供给”向“多元参与”转变,充分激发了社区自治活力,为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等做出了有益探索。

4.png

  民生微实事项目——“非遗在社区”内画培训班

  一笔笔及时的补贴资金、一项项创新的惠民政策,老虎游戏机把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为居民托起稳稳的幸福感。

  (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媒体,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附件